姓名:林彩真
學校科系:政治大學企管系
總分:720
第一次模考:550分,進步170
考試日期:
2009123

我一共考了三次(580->590->720):第一次考試壓力過大,第二次感冒頭昏。那時我已經不想再考了,後期讀AT到有點厭倦了,教材也都讀完了。但讀書會的同學勸我再去試試,他們說我的實力不只這樣不該就這樣放棄。所以我就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情上場(我那時候已經申請學校了),倒是考出了個好成績。 

 

現在回想起,當時全職準備AT,把考試看的太重,也太過有得失心了。第一次考試緊張,文章題目也讀不進去,每看到修辭或邏輯中的某特定字眼,就亂槍打鳥,選了技巧中對的選項。閱讀也只是耐下性子讀完,草草的選個答案。做完全部地題目之後居然時間還有剩(而我模考的時候總是做不完)。結果考出了個580的傻眼成績。由此可知,我當時讀書的衝勁有,但是方法不對。是怎樣的方法不對,下面三點是我對於AT考試的心得,分享給大家。 

 

一,把握完整架構,好的規則和技巧是依附在完整句子(或完整文章)架構之下。 

AT考試中,過度地強調了優美的英文,減少了例外,提高了一些規則和技巧的機率。但是實戰中,需要著眼卻不是技巧中的那一、二個特定字眼,而是完整句子以及完整文章的架構(不是完整內容)。所以,要練習的不只是見樹還要見林。而這一個方法也讓我在後期模考的時候,都能夠節省時間,然後再把時間留給比較糾結的考點上。 

 

二, 不一定要看的懂全部句子,或文章才能夠作答。 

不管是修辭、邏輯、閱讀,都不需要完整閱讀檢視,關於AT需要發掘的是,你能不能夠找到重點。這點看似跟上述第一點矛盾。但是在第一點中,要找出的是完整句子(或完整文章)的框架或架構,這很重要。而架構中,常出現的考點,其實就在老師上課告訴我們的規則或技巧中。徐文意教授說過的,文章之中有重要和不重要部分,不重要的(如,細節或舉例)可以先略過,在題目出現後定位回答。閱讀的時候一定需要知道架構,不然是找不出重點和非重點的分別。 

 

三,總結一定要自己做。

三次考試,我做了三次不同方式的總結。到底怎樣的方式適合自己,一定要自己試試不然是不會知道的。整理了幾小時之後,覺得這樣的一個方法不對,也請不要遲疑的捨棄。感覺不對,就是不對的方法。

 

四,安靜的心。

考試只是一個開始,之後會有更多讓人無法掌握的事情會發生。但是,我想,只有考試和考試成績,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,請同學好好把握這件可以把握的事情,然後試著去享受那過程。 祝,順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加文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