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80254430-493776217  

姓名:羅文興
學校科系:台大資管
總分:760分
第一次模考:470分,進步290分
考試日期:2008/7/29

我大學是理工科背景,10次模擬考分數平均大約是660分,15週課程結束後full-time準備一個月去考試。在此簡要敘述一下自己的準備方式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

修辭:莫清崴博士的功力一流,經典的文法規則與考試技巧一定要融會貫通,在此就不多贅述。我想強調的是,博士說的「三分修辭,七分句義」非常重要。實際解題時,我會弄清句義,從兩個方向切入:第一個是利用文法規則與考試技巧刪除錯誤選項,第二個則是反問自己「要表達怎樣的句義,怎樣的句型最簡單、清楚」,在心中模擬正確答案的可能句型結構,再從剩下的可能答案中挑選。第二個方式在面對整題劃線或劃線部分較長的題目特別有幫助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
邏輯:江璞教授的上課方式,我個人覺得很受用。教授一開始先將題目分類(如weaken, support),再講解每種題型大概的考法與思路,幫助了解題型,而在講解考題時,不會硬梆梆的套上很多解題公式,而是仔細說明題幹與解題思路,最後附註「這些邏輯問題都是合道理的」。我自己在模擬考及實際考試時的解題方式,是先看問題,了解本題題型,再讀題幹,瞭解句義後心中模擬幾個大方向,最後再從答案中挑出大方向正確或最「合道理」的選項。


閱讀:在Verbal的三個部份中,我的答題正確率最不穩定的就是閱讀。我的閱讀速度不算快,平常模擬考只能寫完前兩篇文章的題目,遇到因果關係複雜的文章,常會答錯超過一半的題目。我的準備方法是盡量用徐文意教授的閱讀技巧抓住文章「粗略的架構」,包括文章大意、段落大意、及段落之間的關係。若讀完整篇文章,可以根據筆記或記憶在心中描繪出以上三點,答題時間就能有效縮短(因為可以快速找到題目相關段落),正確率也隨之提高。至於note taking的部份,單段或兩段文章我是直接記在腦中,三段或四段文章才寫下每段大意,但只寫簡短的一兩句話,且不紀錄細節因果關係,以免耗費太多時間。實際考試時我遇到的四篇文章都是長篇(三或四段),其中三篇社會科學一篇自然科學,因果關係都不複雜,只是篇幅較長,因此我四篇都有做簡單筆記,也確實幫助我加快解題速度。


計量:計量部份牽涉的數學理論並不困難,但要拿到50分以上卻也不太容易。我檢討自己會做錯題目通常是因為:(一)題目太長,沒讀清楚;(二)DS題考慮不夠周詳,掉入陷阱。針對(一),只能要求自己題目一定要讀清楚,針對(二),則是多做DS題並檢討,把自己常疏忽的部份紀錄在筆記本中,整理成類似考試規則的條目,考試前用來提醒自己。


應考策略:實際考試時的配速很重要。關於GMAT複雜的算分方式,各家眾說紛紜,我自己是遵循兩條規則:
1) 前面的題目較重要:前5題最重要,6-10次之,11-20再次之,21-41影響較小。前20題的重點是提高正確率,進入高分區;後21題的策略則是增加答對的題數,甚至犧牲部分正確率來多答幾題。因此,我的配速是前5題每題花2.5分鐘(閱讀除外),6-10每題花2分鐘(閱讀除外),寫完前20題共花40分鐘。剩下的21-41題每題1分鐘(閱讀除外),其中,邏輯不一定五個選項都會讀完,看到很像正確答案的選項就直接作答,修辭也是先用考試技巧把幾個錯誤答案刪除,剩下的選項中直接挑出沒有明顯錯誤的答案。實際考試時我做了38題,最後3題用猜的。


2) 適性測驗是按區塊得分來調整:關於適性測驗的「適性」方式有兩種說法:第一種是說,若你答錯上一個題目,馬上影響分數並使下一題變簡單;第二種則是說,題目會以每三或四題形成一個區塊,若上個區塊的答錯率過高,才會影響分數並使下個區塊變簡單。我認同第二種說法,所以前20題中遇到難題且已耗盡設定的解題時間時,直接從可能的答案猜一個,不必壓力過大,反正只要區塊中其他題目都有答對就好,至於21-41題則是加速,每三四題允許自己錯一題,如此一來也許錯誤率提高20%,但省下的時間多答了4-5題,總答對題數增加,藉此拉高分數。


最後,要感謝讀書會的成員,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幫助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美加文教 的頭像
    美加文教

    台北美加文教官方部落格

    美加文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